訪客人數

《微光暖暖真心話─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心理師迴響❤黃韋蓁諮商心理師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

關係就像房子,需要定期清理

記得有一段時間,關於居家清理的書非常暢銷,
人人都在學著怎麼對物品斷捨離,
擺脫不必要的負擔,讓生活恢復清爽。
但我們似乎從來沒有仔細考量過,
我們的內在究竟有多少心理空間?可以裝進多少人?

以及這些人究竟是怎麼盤據或瓜分心理空間的?

誰值得留下,誰應該離開?


我們好像就是被動的,接受一段又一段關係,
惦記一個又一個名字,即使那個人不存在於生活中,
卻仍在情緒裡,消耗你不少的心力。
當我們學會了一個又一個斷捨物品的技術,
有效率的為物理空間瘦身,去除不必要的囤積,
同樣的道理,可以運用在心理空間上,
找回生命的品質嗎?

有一次,在工作上遇到一個煩心的事,
合作窗口的工作態度讓人非常生氣,
已經困擾我好一段時間,
即使下班回家心中仍牽掛這件事情。
某晚,為了讓自己恢復平靜,
我拿起吸塵器吸去地上的碎屑。
吸著吸著,我突然意識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這麼努力打掃維持家裡的整潔,
出門也不隨意亂買東西回家,
但為何我卻讓一個不重要的人,
輕易地佔據我的心理空間,在裡頭留下髒亂呢?

~摘自《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一書

心理師迴響

我喜歡這段文字用居家整理來談心理空間,
這讓我去思考的是,當我們為了一些人事物困擾時,
可能常聽到“不要想那麼多啦”、“幹嘛為了不重要的人煩惱”
好像把這些從心裡清掉這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

與我親近的人應該會知道,
我其實對於居家整理並不是很擅長,
分類、歸納、取捨要留下來的物品,
對我來說都是不容易的事。

有趣的是,我身邊的家人總是能把家裡整理得有條不紊,
也將其視為理所當然(意思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相較之下,我的“不夠整齊”常常被提醒、被給建議。

這些經驗讓我想到,
整理心理空間也不是對每個人都是輕鬆簡單的事。
不是不想做,而是不那麼擅長。

有了這樣的理解,我發現自己可以更柔軟地面對我的個案、我的朋友、我的家人、我遇到的每個人,
更重要的是,面對我自己。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韋蓁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