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尚恩–海邊營火說故事★ 諮商後想當心理師



似乎每年都會碰到有人說,經過諮商的經驗後想轉換生涯跑道,往心理師這行業走,希望我給予建議,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諮商後會想當心理師的人大多有個特點,就是他們對人的行為和心理本來就很有興趣,而且觀察力很敏銳,談話的歷程會覺得讓他們覺得這樣的心理探索很有趣。
重點是他們獲得了幫助也獲得了成長,他們想要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美好的事當成自己未來的生涯規劃。
這樣的人通常不會把賺大錢這件事看得重,因為心理師的收入真的勉勉強強就是台灣人民的平均值上下一點而已。
他們更著重的是生活的方式以及自己的興趣。
我覺得轉換生涯跑道這件事不同的條件會有不同的挑戰。
當然,我覺得年輕一點心理壓力會小很多。大家會不會覺得年紀越大,心理的束縛越大,改變的挑戰比較強。
來自社會的眼光可能是最主要的壓力來源,可能有人會對於什麼年紀該有什麼成就有一定的偏見。
由於考心理師最基本的條件是要有心輔所的學歷,讀研究所那幾年無法賺錢,自我的認同可能會偏低落。
其次,年紀大反應和記憶力可能會稍微遲鈍,就讀研究所課程可能會稍微吃力。
一般來說全職心輔所至少要讀三年,大多會念到四年,兩年修課,第三年實習,第四年寫論文,你也可以邊實習邊寫論文,只是會很累。
另外大家要認知到,心理治療這個行業持續進修是很重要的,研究所畢業並不代表晤談功力成熟,在臨床實務上要不斷進修上課,並且聘請督導討論個案都是必須的。因此要持續投入許多時間和金錢在自我成長上。
我在做物理治療時,物理治療師問及我的職業,之後表示諮商心理師真的是一個CP值很低的工作。
不過我還是微笑道:「百工百業都有適合的人,至少把自己放在對的位置,心理就是踏實的。」
今天的內容給大家參考,有任何想討論的地方歡迎在留言區留下您的評論。
 
#黃智卿諮商心理師